close
7/28 下午四點左右考完論文口考,
實在很高興,
口考的氣氛還不錯,
因為這三年來在好幾個研究題目後終於可以定案的心情,
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,我2008年進柯Lab 之後曾經所做的或在研究會議中所報告出有研究結果的研究題目:
1. 壓力生活事件與幸福感的關係:壓力因應方式與社會支持為緩衝因子 (請見2008/11/30投影片)
2. 生活壓力與幸福感:壓力因應為調節變項 (請見2009/2/17投影片 ),後與柯老師討論時(約在四、五月分),柯老師建議加入憂鬱症狀的結果變項,讓此研究內容更豐富,我自己也覺得很不錯!因為研究結果是兩個調節模式成立。
3. 負向生活事件與大學生憂鬱和主觀幸福感的關係:以壓力因應方式為調節變項 ---> 此為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外審的題目,兩個調節模式成立的研究結果發現讓我覺得此研究頗有貢獻(請見2009/09/15研究會議報告的投影片/2009/11/13的進度報告) ,但在準備要去實習前的英文投稿時(2010年三、四月分),柯老師表示因交互作用的效果量太小,我雖解釋可以解釋效果量小的原因,但仍被要求更換其他題目。

4. 之後我就自己想方法嘗試:壓力因應策略對不同程度的憂鬱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(這個研究結果的解釋當時是請教旻沛學長和與進義討論)

5. 但實習需投稿前的三天前換成:負向生活事件與大學生憂鬱和主觀幸福感的關係:逃避和情緒因應的中介效果(投稿時很趕,我是實驗室中最後投稿出去的一個,不過投稿的文件號碼和日期仍在2010/06/30,好險阿!) (投稿後在研究會議中報告請見2010/09/13投影片)

6. 壓力因應型態與主觀幸福感:性格為中介變項(請見2010/12/05 投影片)---> 得到好幾個完全中介的研究結果很不錯,且性格為何不能作為內在的中介變項呢??當著大家的面與老師討論很久仍不行,不過我後來又試了第五個研究題目。

7. 壓力因應策略對憂鬱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(請見2011/05/13投影片):有不錯的研究結果。不過這次換成用ANOVA就好!:)

8. 壓力因應策略對主觀幸福感和正向情緒的影響 (請見2011/05/13投影片) :有不錯的研究結果。用ANOVA就好!:)

然後在2011/05/13 那天晚上的研究會議我報告完上述的研究後,柯老師說我可以還是做第三個研究題目但是只要主要效果部分就好,我當時因為不確定過去的資料還在不在,所以說要回去看看,然後或者與當天所報的一起投稿發表,相信大家對此依然有記憶!

然後回去後我找到了第三個研究題目也是兩次外審的內容,因此寫信詢問柯老師是否可以投,很高興柯老師在隔天5/18就回信"ok" 。
所以我就回到第三個研究題目的內容,然後準備英文投稿和論文,這當中有改變的只是在交互作用顯著後的交互作用比較(t-test),雖然歷經很多的困難,但後來我也發現我的交互作用研究結果與研究學者的發現一致:(Kelley & Maxell, 2003) 在大樣本下(1500),統計能力提高,但迴歸係數就反而降低約在.005 左右,與我研究結果模式的效果量相符合。
最後,7/29 早上我去送我的論文口試成績,柯老師給我83分,其他老師給我84分,平均為83.8 分,其實我很難過那麼低
,而且覺得超不公平,哪裡算什麼研究能力的評分阿???等著討回公道!!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